今年春天我去上海洽谈融资,感受了浦东金融区浓郁的现代气息,坐在返程的高速列车上,想着早晨去时的情景,慢慢陷入沉思,回忆起第一次去上海的情景。
那是1985年初春,参加水电部上海物管处组织的春季订货会,会场安排在浦东大道起点的一个招待所,从延安东路码头过江后即到。由于正值春雨季节,整天阴雨绵绵,浦东大道泥泞满地,十分难走。虽然会议只限于华东地区水力系统单位,但物资匮乏致使参加会议的人员爆满,那时浦东还未开发,到处是整片的菜地,也没有几家可以住宿的旅店,会议无法解决与会人员的住宿,我住在共和新路上海矿山机械厂招待所,去浦东来回过江要走4个小时。在那典型的卖方经济时代,谁都想订到足够的计划内物资,所以大家每天都会正点赶到会场,与各省市计划物资部门或厂家代表死缠硬磨,以求得对方的支持,我也学着别人的样子,买上一包3块钱的牡丹香烟,见到有关摊位的代表都主动敬上一支,自己不会抽也装模作样地点上一支,用自己都听着别扭的普通话与人套近乎,想方设法地完成了定购任务。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外出办事,因任务完成的不错,得到了领导的肯定。
除了参加会议外,我还肩负着另一项任务——去上海建筑机械厂购买液压缸筒,回来改做生产线气缸,因为事先已电话联系好了,所以购买不是问题,困难的是如何把2个300公斤重东西从上海运回来,那时物流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快捷,最常用的运输方式是发火车零担,但家里等着用,时间来不及,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尽快送到家。于是我去各大停车场和蔬菜批发市场寻找顺路车辆,经过两天的打探,终于在曹杨路停车场找到一辆济南运输公司的汽车,与司机谈妥200元价格捎到济南。从五角场(厂家所在地)到曹杨路大约有20公里,我雇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将2个缸筒送到车场。可装车又成了大问题,没有吊装工具,要把300公斤重的东西装上车只能土法,借来两条木板斜铺在地面与车底板之间,我和司机一上一下用绳子将其滚上车,付钱并记下车号后返回济南等待接货。虽然历尽周折,弄得浑身是泥,但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,自己深感欣慰。
从漫漫的思绪中回到现实,列车也快到济南了,看着明亮干净的车厢,享受着空调吹来的阵阵暖风,切身感受到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工作条件的变化。 |